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9日
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发〔2012〕32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8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018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灾情6处,其中滑坡4处,崩塌1处,泥石流1处;发生地质灾害险情41处;成功避让3起,成功撤离160人,主动避让3千余人次。全市无一人因地质灾害伤亡。
2018年地质灾害主要特点:一是灾情、险情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因;二是地质灾害类型仍以滑坡为主;三是灾害发生具有显着区域性,万源市、渠县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四是预案外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于预案内地质灾害点;五是人类工程活动、建设领域地质灾害隐患十分突出。
二、201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致灾因素分析。
1.地质环境脆弱。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四川构造盆地边缘,属大巴山中山区及华蓥山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倾斜,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地形较为陡峻,山区地貌占70%,丘陵地貌占30%,海拔在300米—2380米之间,相对高差较大,“V”字形冲沟发育,地形坡度一般在25以上。区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的碎屑岩,岩石软硬相间,岩层倾角10以上,坡积、崩积等重力堆积层分布较广,主要聚积在斜坡中下部位及坡脚地带,为易滑地层。区内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背向斜发育,大小断层较多,节理裂隙发育,地表岩层风化强烈,常形成大量的松散碎屑物质,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创造了物质条件。据汛前排查,目前全市地质灾害隐患1330处,不同程度地对5718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潜在经济损失17.3亿元。
2.极端气候常态化。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因地域广阔、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南部与北部、河谷与山区气温有较大差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区域性和局地强降雨极端气候突出。根据近几年气候资料,全市降雨与常年相比基本持平或偏多,但局地强降雨增多,各地降雨量分布严重不均。如2018年大竹、渠县多次遭受区域性暴雨袭击,万源市、宣汉县、达川区年均降水较常年偏少,持续干旱易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强降雨条件下突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明显增加。
3.人类工程活动扰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深度、广度的拓展不可避免地对地质环境造成扰动,地质环境脆弱区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高。砍伐树木、采石采矿、修路建房等一系列不规范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二)降雨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台预测,2019年汛期(5—9月)全市平均气温以偏高为主,总体降水较常年偏多1—2成。旱涝交替,汛期区域性暴雨次数较常年正常,强对流天气频繁,局地洪涝、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风险较高,7—8月全市大部地方伴有阶段性高温及一般性伏旱,9月大部地方秋绵雨强度接近常年。
(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特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结合2019年气候趋势预测,综合分析认为:2019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多发、易发、高发态势,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发生数量较常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非汛期(1—4月和10—12月)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较常年可能偏多,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应密切关注矿区、在建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可能引发的地裂、地面塌陷、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期。
我市灾汛同频特征明显,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降雨量成正比,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
全市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在该时段),汛期5—9月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7—8月为防范地质灾害的重中之重。区域性和局地强降雨期间,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将明显增加,且具有较强的同发性和群发性,需予以高度关注。工程建设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应以整个工程建设期为重点防范期。
(二)重点防范区域。
1.峡谷高易发区。包括万源市全部、宣汉县东北部和达川区中西部,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区内降水充沛、强度大,暴雨和地表水冲刷、剥蚀、侵蚀作用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
2.深丘中易发区。包括宣汉县西南部、达川区西南部、通川区西北部和达州经开区部分地区及渠县大部,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
3.低山低易发区。包括大竹县和开江县全部,达川区东部,达州经开区、渠县、宣汉县部分地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在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作用下,区内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
4.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工程不合理开挖边缘、公路及铁路建设沿线形成的高陡边坡、矿山废矸废渣堆积区及采空区和水库、电站、河流岸坡等区域。区内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崩塌、地裂、地面塌陷等。
(三)重点防范隐患点。
截至2019年4月10日,我市已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30处。各地对查明的隐患点要逐一落实、完善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已经纳入省级财政专项经费补助的群测群防专职监测点要予以重点防范。对新增隐患点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
(四)重点防范目标。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景区、安置点、工棚等人口聚集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在建公路铁路、水利电力、工矿企业、大型深基坑等重要工程建设生产活动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区域要重点防范。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达州经开区管委会是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按照“地方担负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是防灾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要建立健全各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决策机构并强化其统筹指挥作用,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把抗灾抢险目标责任落实到监测、预警、疏散等具体防灾措施上,把防灾责任、监测责任、工作要求落实到点、到人,做到“点点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对因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严格问责追责。
(二)落实部门职责,强化联动防灾。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和《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发〔2012〕32号)等文件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自然资源和规划管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经信、教育、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交通运输、水务、旅游、应急、电力、扶贫开发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工业企业、学校、城市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交通沿线、河道及水利设施、旅游景区、矿山开采、电力建设项目生产生活场所、移民迁建区及设施等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工程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业主单位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快速反应,实现防灾信息与部门工作间的充分衔接,确保防灾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巡查排查,深化动态管理。各地要把隐患排查贯穿于汛期始终,切实强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动态核查和群专结合的排查机制。要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村庄、学校、医院、景区、山区农家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切坡建房、陡坡陡坎下、人工切坡地段以及各类工矿企业、在建工程,特别是高山峡谷地带在建项目、城市建筑废渣堆积区作为排查巡查的重中之重,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发现高位、隐蔽性强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将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点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逐个制定完善防灾预案,落实监测预警、主动避让、工程治理等措施。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隐患动态管理制度,坚持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排查、动态核实、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对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纳入预案、落实防灾措施,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对险情已消除的隐患点要按程序及时销号。
(四)完善监测体系,强化专职监测。各地要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基础,促进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结合。健全市、县、乡、村、组、监测员六级联动体系,抓好地质灾害防灾专业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推进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转变。加强基层专职监测人员队伍建设,抓好监测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整体防灾水平。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调整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并加强对新增人员的培训,确保基层防灾工作不断挡、有实效。每个隐患点至少落实1名监测人员。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和基层防灾能力。
(五)完善预警机制,把握防灾主动。各地要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强化与气象、水务、新闻媒体等部门(单位)的协作,加强气象预警会商协商,充分发挥面向公众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实时发布平台的作用,努力推动防灾工作由临灾处置向提前预防转变。要将“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机制作为汛期人员转移避险的刚性要求并落实到位。要充分利用本区域内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或其他安全避让场所,在强降雨时根据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主动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提前转移至安全地带。坚持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县城、城镇、学校、医院、农村聚居点、安置点、山区农家乐、农贸集市、旅游景点以及交通、水利设施和在建工程施工区、工矿区、营区等作为防范重点,把避让机制措施落实到操作层面和最终责任人,必要时采取强制转移措施。每个隐患点的防灾预案,要逐一明确各区域和各点位的防灾责任人、疏散路线、临时安置场所及人员组织。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对有成灾迹象的,要果断组织撤离转移,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避灾,变临灾避险为提前预防避让。
(六)加强培训演练,增强防灾意识。各地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确保地质灾害易发区宣传培训逐村逐点全覆盖,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临灾避让能力。要将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有机结合,逐点组织地质灾害隐患周边普通群众、工程施工人员的避险演练,突出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的实战演习,务求实效,使广大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避险疏散、自救互救,大幅度增强防灾意识和应变求生逃生能力,提高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汛前,每个隐患点都要组织受威胁人员开展至少1次应急演练。
(七)坚持综合防治,构建防灾体系。各地要合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扎实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要依托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本地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避让搬迁,对无法实施搬迁的隐患点采取应急排危等工程措施,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对暂时无法进行治理和搬迁的隐患点加强监测避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完工的项目要加强后期管理维护,确保防灾工程发挥长效的防灾功效。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监管,认真盘点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抓住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动项目的实施。要细化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民生实事推进责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八)健全应急制度,提升应变能力。倡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落实专业技术队伍驻守本地。充分借智借力,运用无人机、卫星通信、会商系统、指挥车载系统等先进抢险技术装备,协力做好巡查排查、督导巡查、监测预警、培训演练、抢险调查等工作,逐步建立专业化、科学化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能力。要严格执行重点防范期24小时值班制度、速报制度,落实好受威胁人员转移安置的避险场所,充实、调整和完善应急抢险队伍。一旦发生灾(险)情,要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险救灾,科学高效处置,坚决避免二次伤亡事件发生。各在建工程、矿山企业及其他有关单位也必须建立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各地要将值班电话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将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出现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规模、诱发因素、发展趋势、伤亡和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在灾情发生30分钟内电话报告市人民政府,核实清楚情况后2小时内书面报告市政府,同时要在响应实施中坚持实施书面日报告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防灾减灾职能部门责任人和专家及时赶赴现场,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采取应急排危等防治措施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防止灾害损失进一步扩大。(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值班室电话:0818—2667768。)
(九)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及时编制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分布、危害预测、重点防范期、人员避险转移路线、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措施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自然资源部门备案,作为当地政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
附件: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BT365软件提现不了_365投注终止_mobilesport36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邓瑜华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谯学伟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淳永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杨 辉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何 冰 市经信局副局长
李 森 市公安局副局长
杨 佐 市财政局副局长
唐朝晖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杨 生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
荆 林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寇泽胜 市卫生健康委副县级干部
刘玉堃 市水务局总工程师
赵星江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徐洪刚 市气象局副局长
杨正宣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唐朝晖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